廬山是集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于一山的宗教名山。三國時期佛教傳入廬山,公元386年,佛教慧遠建立東林寺;公元461年,南朝道士陸修靜在廬山開創道教南天師派;公元1886年,基督教傳入廬山;公元1914年,天主教開始在廬山傳播;公元1925年,穆斯林在廬山建起了宗教活動圣所。經過1600多年的發展,廬山已形成一山兼聚五教的罕見現象。為充分挖掘、展示廬山悠久的宗教文化,豐富廬山旅游的文化內涵,廬山管理局將五教祈福文化園項目作為2010年廬山“十六大項目”之一予以推進。這是廬山對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打造國際著名旅游休閑度假勝地的重要舉措。項目的創意、設計得到了省政協和省民族宗教事務局等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五教祈福文化園位于五老峰景區青蓮谷中,整個項目以五教祈福為主題,以“天開地應、鐘鳴天下、傳播福音”為表達方式,以“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為愿望,以祈福線路景觀設計手法為中心。該園區可分為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分由領取入園護照——跨五福門——點燃祈福蠟燭——品讀文化長廊——撞擊祈福大鐘;下部分由請五福鈴——懸掛五福鈴——懸掛許愿牌、吉祥娃娃、五福鎖——過五福橋——中五福彩——驅魔活動——拓五福印——逛紀念品商品——出園組成,最終完成“心聲相印”的祈福過程。 祈福文化園內建有重量為38.5噸的祈福大鐘,大鐘整體高度為476厘米,代表赤道40076千米長度;鐘體高度為365厘米,代表一年365天;周長960厘米,代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大鐘鐘面鑄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五教標志圖案及祝福語。鐘體采用響銅鑄造,鐘響時聲音傳播半徑為10公里,余音持續時間長達2分鐘。 在當代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統一戰線政策指引下,佛、道、伊、天、基五大宗教相互尊重、合作與對話,形成了五教和諧的良好局面。為了充分展示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發揮中國宗教界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發揚中國宗教界愛國愛教和崇尚和平的優良傳統,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將于2010年12月31日——2011年1月2日在廬山舉辦首屆中國(江西•廬山)“盛世中華、五教和諧”論壇。此論壇是由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務局 、九江市人民政府和江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由江西省五大教派協會協辦;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事務局有關領導,中國五大宗教負責人,宗教專家學者等,也將親臨廬山,參加此次論壇。旨在共同發掘宗教文化中的積極有益內容,積極促進各宗教團體的團結和諧,展現五大宗教團結和諧、求同存異、福佑中華的風采,讓不同宗教的智慧和愛心,共同匯聚成對世人無盡的關懷,共同為人類的福祉與世界和平努力。 2011年1月1日,廬山將舉行廬山“五教祈福園”開園儀式和將“五教祈福鐘鳴三省”主題活動,屆時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五大教派的教首、各教派眾多信徒將齊聚廬山,共同舉行撞鐘祈;顒,共同祝福世界和平、祖國昌盛、人民幸福、社會和諧!